金瓯@金大摄影师(点击关注摄影师)

上海人,影像工作者

做过二十年商业和媒体摄影师,2012年起开始独立创作,关注城市与人


《定海桥免费照相馆》是摄影师金瓯2017年5月8日-6月8日做的一个摄影实践项目。他在当地的出租屋中临时搭建了一个照相馆,免费一个月,邀请附近的社区居民前来拍照。照相馆是对真实世界的复制,视觉上相似但没有消费获利功能,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建立关系。照相馆作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融入当地日常生活之中,不仅有艺术家的投入,也有当地居民的参与,抵达现实的深处与社区展开对话,呈现了摄影在公共语境中的某种可能性。在Open See 主题演讲中,金瓯分享了开设免费照相馆的经历和有趣故事以及最后为什么把它做成了一本摄影书,并且一起探讨摄影书与摄影创作之间的关系。


这是第 018 期「 图虫·Open See Talks 」

(原“胶囊Talks”)

Open See Talks

是图虫创办的国内首个摄影系列演讲节目

△ 演讲视频,点击即可播放


(下文为完整文字稿)

演讲全文


为什么是照相馆?


大家好,我是摄影师金瓯。2017年5月,我在上海杨浦区定海桥街道的出租屋内临时搭建了一个照相馆,免费一个月,邀请附近社区的居民前来拍照,最后我还把他们的照片做成摄影书送给他们。以前我做商业摄影师时也开过照相馆,还把照相馆开失败了,没想到开免费照相馆倒成功了。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做免费照相馆的经历和过程中的有趣故事。


576174235.jpg


最初这个空间叫定海桥互助社,是我的朋友陈韵在当地租借了居民的房子作为在地的社会学研究,做一些对谈和讲座。我第一次去听讲座的时候迷路了,它里面的小巷错综复杂,有点像我小时候居住的石库门房子里的大弄堂套着小弄堂。而且,这里都是私房,有些还是自己又加盖了好几层,手机信号也不是很好。就是这段迷路的经历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好奇。

我去听讲座坐的位置后面的背景板上当时贴着大家的新年祝福小纸条,其中有一张纸条是我好朋友老徐写的,他说:“在这里做个照相馆也许会很有意思。“当晚我就和互助社的主理人陈韵说:“我来做个照相馆吧。正好我以前有开过照相馆的经历,这个对我来说不是难事。”


576174236.jpg


为什么选择定海桥?


定海桥地处上海东北角,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它已经接近黄浦江了。老上海都知道以前上海市区内水路发达,我们从陆元敏老师的照片里也可以看到以前苏州河上的水上人家生活。


576174237.jpg

摄影:陆元敏


上海市民其实最早大多从江浙一代迁移而来,定海桥当时也吸引了大批外地移民。这里的华光啤酒厂、国棉十七厂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大家就在这里生活下来。

这地方有种流氓文化,流氓在以前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指那些头脑活络、路道粗、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定海桥街上以前有个开馄饨铺的周正毅和开杂货店的刘根山,他们从八十年代下海卖健美裤、外烟、开饭店,一直到九十年代的开发房地产、入股高速公路,成为上海的富豪......可以看出定海桥是一个鱼龙混杂、翻雨覆雨的地方。


576174238.jpg


吸引我在这里做照相馆的原因是它拥有丰富的建筑层次和人文景观。我们从这张照片上可以发现它建筑的多样性。最下面的是最早搭建的私房,后来因为家庭人口的扩张,可以看出向上加盖和违章搭建的痕迹,远一些的是五十年代的工人新村,远处是动迁房。


576174239.jpg


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老虎窗和商品房被并置在一起,仿佛一个折叠城市。决定做照相馆之后,我开始在这里踩点、调研。这是在定海桥的桥上,它是通往复兴岛的一座桥梁。


576174240.jpg


这是定海路,是这里的主干道,两边就是马路菜场和小店铺,生活在这里还是很方便的。


576174241.jpg


这位大叔在敲大排,他们家的小店只有三张桌子,主打蛋炒饭、大排面等几样家常菜,十分地道。2017年,当时上海正好在拆违整治运动,我们当时采访这位小老板,会不会担心拆违影响到他的生意。他说,“最近几年起起伏伏很多次了,一般关几天门,避避风头就过去了……”大概又过了几个月我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这儿已经改成手机店了。


576174242.jpg


这是弄堂里的椅子,废物利用,充满了民间智慧。


576174243.jpg


这位大姐明显是在打理好自己的头发后在打理她的小狗,这个地方确实很生活化。


576174244.jpg


这是当地的招牌,其实我很想做一块这样的照相馆的招牌。不过,一打听要700块钱,就放弃了。后来咸肉菜饭、沙县小吃招牌的元素还被我用在了书的封底上。


576174245.jpg


这家小店的招牌层次非常丰富,最上面是千里香馄饨,中间是订做羽绒服,其实是卖烧饼的,说明这里的小店更新换代非常快。


576174246.jpg


这是日常放学后的景象。


576174247.jpg


这是有家小店的冰箱短路着火了,有的人赶紧离开,也有很多人在这里看热闹。


576174248.jpg


这是照相馆门口的小巷子,很窄,也很难找。


576174249.jpg


我把这里收拾干净后,拉了块背景布,问朋友借了两个灯就“开张”了。这是我第一个“客户”——隔壁黄阿姨。据黄阿姨自己说,她以前是苏宁电器的金牌销售。这点我是相信的,后来她真的帮我拉了很多“客户”来。


576174251.jpg


最初我是想通过照相馆挖掘出当地的一些故事来,所以当时免费拍照券上印的是希望大家用家里的老照片来换免费拍新照片,但基本没人拿老照片过来。照相馆的位置太过偏僻,我们就印了很多免费拍照的优惠券和海报出去拉“客户”。虽然免费,但大多数人要么不相信、要么以生意忙等借口推脱。


576174252.jpg


后来在金牌销售黄阿姨的“推销”下,开始有人来拍照了,但也不是很多,每天五、六个。这样拍了两个星期左右,我开始有点怀疑我开照相馆到底有什么意义?天气很炎热,马路很脏,每次过来都要经过那个马路菜场,然后拍一堆很普通的照片。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一天,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还迟到了。平时我都很准时开门的,但慢慢的我有些懈怠了,觉得迟到一点也无所谓,反正没有人来拍。当时,我还在地铁上,小伙伴打电话给我说:“老金、老金,快点,门口有人等你拍照,在排队了。”


576174253.jpg


上到坐轮椅来的老爷爷老奶奶,下到刚满月的小孩子,还有我旁边养老院的护理工阿姨们都过来拍照。这是我给护理工阿姨拍的照片。就这样,经营了两个星期之后,照相馆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大家都知道这儿有个免费的照相馆,拍得还不错,就越来越多人来拍照了。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很忙,附近也没啥玩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小孩都来我这玩。这天正好有同济大学的学生来调研,就一起陪他们画画。


576174254.jpg


左边是我开业第一天的橱窗,右边是我最后一天的橱窗,基本都被照片贴满了。


576174255.jpg


后来我把他们的照片做成了摄影书送给他们,他们都很开心。


576174256.jpg


为什么把它做成了摄影书?


我是2014年去paris photo的时候接触到摄影书的。那时,我看到很多日本的很旧很老的摄影书被视作珍宝一般放在一个单独的柜子里,需要带白手套才能翻阅,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买了本马丁帕的签名摄影书,好像是三、四百元,去年在国外拍卖网站上看到它已经被卖到了三千元,可见摄影书被追捧的程度。加上最近独立出版产业风生水起,也就有了自己做本摄影书的想法,为此我还去上了Lost主编Nelson的相关课程。

我的这第一本摄影书做了整整一年,中间换过三位设计师。还好,我终于把它做出来了。


576174257.jpg


摄影书的每张照片背后是我和他们的一个简短交流的对话。

因为免费,他们会告诉我这些照片的真实用途。也有因为免费不拍白不拍的“客人”过来拍一张。其中有个阿姨就是女儿要出嫁时,来拍了一张。这位阿姨很有意思,她是我隔壁养老院里的护理工劳动模范,她先是拍了证件照,然后跟我建议说别的照相馆都可以换衣服换背景还可以配框,建议我也开展这样的业务。我去淘宝上找淘宝卖家给她做了一个模版,头是她自己的但衣服、身体、背景都是假的,但她可以接受这样的照片,觉得还不错。


576174258.jpg


后来她的同事们也来了,她们说:“我们要像她一样的。”可以看到这种淘宝的审美被快速传播了。我索性为她们做了一张集体照,头是她们自己的,其他都是假的。我了解到其实有很多中老年人喜欢拍这样的照片。或许是因为她们太忙了,没时间去买衣服去旅游,这样的照片满足了她们小小的心愿。后来我问她们的同事,到底是真实的照片好还是PS的照片好,她们的同事说这张好,这张很真实。


576174259.jpg


有位卖菜的大叔先来拍照,我就问他你老婆怎么不来,他说他们卖菜的要看两个摊位,不能同时过来。于是,我就走出了照相馆,去菜场为他们拍照,旁边有人起哄:“在一起!靠近一点!”

还有我去给养老院护理工阿姨送照片的时候,有位阿姨希望我去给她母亲拍一张,说她妈妈脑子糊里糊涂的,随便拍一张就好。说的很随意,其实是想留住母亲最后的时光。

这期间,我总共拍了112位居民,附近邻居基本拍遍了,最后走出了照相馆。最近是菜场、养老院、邻居家中,最远是到了复兴岛。整本书,从出生、成长、老去到死亡,也反映了留守儿童、淘宝审美、假证、老龄化等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通过一个小小的照相馆呈现出来了。


576174260.jpg


书的封面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她的动作像维纳斯雕像。她是超市里的一名收银员,这是她在拍照前问我要了面镜子在整理自己的形象。由于这张照片太过完美,在上面放任何东西都显得多余,以至于我只得把书名放到书脊上去了。

我提取了当地小吃的招牌,然后把照相馆的名字P上去当封底。最后是评论人老徐写的文字,他的文字很生动。以及定海桥互助社主理人陈韵写的跋,通过他们的文字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我当时的工作状况。


576174261.jpg


书最后还请了梁捷老师沪语校对,还分了中英文版,大概印了三百本。现在中文版已经所剩不多了,去年还有幸入围了中国摄影书的评选活动。

我觉得摄影书是永不落幕的展览,它可以被触摸到,可以和读者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我们今天这样。

感谢IG和图虫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地和平台。最后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有彩蛋。



【图虫·Open See Talks】内容版权归作者及图虫团队所有

不得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应征讲者/品牌合作 请联系:

duyang@byted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