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杉(点击关注摄影师)

1990年生于成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曾入围三影堂摄影奖、M50新锐奖、圈子艺术青年奖

576172970.jpg

这是第 017 期「 图虫·Open See Talks 」

(原“胶囊Talks”)

Open See Talks

是图虫创办的国内首个摄影系列演讲节目

△ 演讲视频,点击即可播放

(下文为完整文字稿)

演讲全文

互联网与我年龄相仿,并且共同成长  

大家好,我叫卢杉,是一名90后艺术工作者。网上有砖家称,我这一代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确,在我刚刚开始拥有自我意识去认识世界的时候,互联网就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们年龄相仿,并且共同成长。

576172971.jpg

我第一次遇到互联网是小学时的一个暑假。那时候很少有家庭能拥有电脑,当时去一个哥哥家,他家里有电脑,而且还开通了按KB收费的拨号上网。按现在的话讲,这简直就是一土豪啊。经历过的朋友都知道,拨号上网每次连接都要来一段口技。他教会我的第一个电脑技能就是双击打开图上的这个IE浏览器。我打开的第一个网站就是雅虎——一个信息集合的门户网站。对于一个每天生活范围不到5公里,信息来源全靠那几本翻烂了的小人书的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各种各样的图像、信息,红的白的蓝的绿的,当然还有黄的。只要手指点一下就能来到你的面前。

576172972.jpg

自从第一次打开IE浏览器以来,我的整个世界都改变了。这样一张巨网,成为了我生活和成长的空间,以及了解和理解这一世界的重要途径。当时不可名状的感受,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从这小匣子里扑面而来的花花世界,其实就是我第一次触碰到了信息时代全球化的触角。而那段口技对我来说则是记忆中,与世界连通的声音,最美妙的声音。

无需多言,现在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这张无形的网将每一个人编制在一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信息时代无意识地做着贡献,我们的一个自拍、一个朋友圈、一条vlog,都是在用图像和信息为网络空间添砖加瓦。我们在塑造这个信息时代的同时,也被它所塑造。

著名的媒介研究学家麦克卢汉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媒介即讯息”。每一种媒介都有它特定的属性,它决定了我们的思维习惯和传播内容。互联网的廉价性、多重终端的可视化让我们更乐于将一切以图像的形式上传,形成一个漂浮在我们上空的庞大的图像世界,就像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倒影一样。

而在摄影术刚刚发明的十九世纪,图像是及其稀少珍贵的。明信片中的世界,即是多数无法旅行的人对世界的全部想象,“收集图像就是收集世界”。而对于一个网民来说,可能网络图像就是世界,通过修的面目全非的头像和一个见光死的小姐姐网恋;为了一个虚拟的图像皮肤,在游戏中疯狂氪金;把自己安放在世界各地的风景照片里,假装环游世界。这样的事我也干过,比如之前有一个作品,那一年因为一些技术原因,我没有办法实现去拉萨旅行的愿望,于是我就通过网上的全景地图,在虚拟街景中,从北京游览到了拉萨,耗时6小时,比火车还是快了不少。

576172973.jpg

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种由互联网所连接的图像世界,只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一个介乎于真实和虚假之间的世界。它就像是现实的一个副本,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称之为仿像的世界。这是电影《黑客帝国》中的一个画面,里面出现的这本书便是鲍德里亚的《仿真与仿像》,他的观点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的当代生活充满了仿真的事物,例如图像,是事物的副本和表象,甚至是合成编辑后的副本的副本,表象的表象,似乎就像电影里把人困在假象中的matrix。

576172974.jpg

图像构成的世界,模糊了我们对于真实和假象之间边界的认知。随着图像在网络中爆炸式的增长,我对于图像的喜爱,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怀疑甚至抵触拍摄图像。于是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要怎么拍摄图像,而是如何应对每天从各种渠道扑面而来的成千上万的或真或假的图像。

现代艺术将这些生活中扑面而来的人造物称为现成品,由杜尚将一个工业产品的小便池称为自己的作品起,相继有汉密尔顿将印刷品解构拼贴成作品,安迪沃霍将商品罐头图像作为作品。

576172975.jpg

对于我来说,网络图像就是我的网络现成品。有这么多现成的图像,我根本不需要拍照啊。于是摄影专业的我,从思考如何拍摄图像,变成了思考如何使用图像。只需要从网络上下载不同种类的图像,将它们打碎重组,拼贴成我自己需要的影像就好了,这就形成了我的基本创作方式。

当我将它们当作为素材时,图像对于我的轰炸反而变成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是种挺有禅意的转变,换个角度,令人困扰的事情就成了富有乐趣的修行。

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其实搜索引擎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但又往往会忽略掉的一种人工智能。我在搜索和下载图像的过程中,会用到关键词、图像识别、图片联想这些AI技术,整个过程就是我和AI对话和博弈的过程,而且并不是我想要什么它就能给我什么,但往往它又会给我很多出乎意料的答案。所以创作的过程是我和AI共同完成的,其中包含了很多偶发性。

576172976.jpg

而对于网络现成品的使用,其实网友之间已经非常普遍了。比如还是从杜尚发起的恶搞蒙娜丽莎,达利也跟风,网友更是各显其能,把蒙娜丽莎给玩坏了。这样的图像符号的反复使用、拼贴、解构,无论是带有立场的自我表达,还是纯粹的恶搞,都暗示着这个时代的内在逻辑,也就是互联网作为连通世界全球化的第一阵地,自发形成的多元文化的叠加与融合。

576172977.jpg

不同文化传统与现代认知之间的连通性  

这种现象在晚清突然遭遇现代化而后疾速推进现代化的文明古国中国非常普遍。现代和传统碰撞出了比如这俩我们所谓的奇怪建筑,其实背后都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的内在诉求。这可能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这种不同文化连接且并置在一起的状态,和互联网及其相似。互联网本身以及这种网状的思维模式也逐渐促使我关注不同文化传统与现代认知之间的连通性。

576172978.jpg

这张图其实是我的作品《生死伦》系列前期所下载的部分图像所拼成的。我所下载和使用的每一个图像都来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和语境,它们都包含了不同的意义。我将它们打碎重组,既融合了这些图像原本的意义,同时又重构出了新的意义,其内在逻辑也是希望以多元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

576172979.jpg

这组作品关注的是如何用这种多元的视角来理解未来,我们可能面对的赛博格世界,也就是像攻壳机动队里描述的,生命如果可以以信息的形式存在,我们可以脱离肉体,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在云端,也可以下载到不同的身体里。那么,我们将如何理解这样可能是永恒的生命状态。

576172980.jpg

于是我引入了基督教和佛教中对于永恒,以及灵魂与肉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希望借助宗教或神学的认知,来理解我们将要面对的科技飞跃的当下和未来。在我看来认识世界的方式千万种,科学只是其中一个途径。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博斯所做的祭坛画《人间乐园》,描绘的是从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到人间堕落再到灵魂入地狱的过程。这是一个线性的二元世界观,简单来说就是时间是有始有终的,从创世开始人们就在等待最后的大结局,也就是最后的审判,来评判我们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576172981.jpg

第二幅是是唐卡《六道轮回图》,描绘的是佛教对于生与死的理解。生命逝去之后,将以中阴身或者说灵魂的形式在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这六道中无限轮回转世。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一元世界观,无始无终。灵魂因前世的“业”去评判下一站是天后还是崔各庄。

576172982.jpg

当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基督教中的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佛教中中阴身与转世后的身体的关系,赛博格中信息化的生命与机体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很强烈的相似性的。意识上传就如同中阴身或灵魂脱离肉体,进入轮回或去天堂地狱,就是进入不同的机体或者云端介质。我想通过它们之间的连通性,或许能够找到某种理解未来的认知方式。

576172983.jpg

于是我用之前讲的创作方法,制作了一个我自己认为的未来赛博格世界的人间乐园图。这幅拼贴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原作中对于天堂地狱人间的认识,还加入了对当下我们所面临的这个时代中不同面向的认识和隐喻。

576172984.jpg

同样也结合了六道轮回图中无始无终的轮回概念。我将天堂、地狱、人间按之前的对应关系对应于六道之中,用这种无始无终的世界观来对应信息化生命的无限上传和下载。

576172985.jpg

由于我的创作其实就是我自己对于世界认知的不断学习过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庞杂,单纯的静态图像很难完整表达,于是我在图像之上增加了一条时间轴,让它们运动起来,通过视频呈现出整个信息化生命的轮回过程,也就是刚才看到的视频作品。

《生死伦》5分钟预览版

下面具体讲一些里面的细节。

这就是视频开篇对于创世的一种描绘,信息作为物质出现的基础进入到地球,这所对应的是右边这个物理学中称之为“上帝之光”的宇宙微波背景。它佐证了大爆炸的存在,也就是我们科学认知中对于创世的描述。

576172986.jpg

大爆炸描述了宇宙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巨大的能量、极高密度的光子波碰撞,到冷却过程中逐渐通过撞击衰变成了具有质量的粒子。这个无就是波,波即是变化的本质,也就是信息。

这是信息进入到地表后,由信息组成了最初的信息化生命,其实也就是灵魂或者意识,也就是之前谈到的信息形式存在的生命。这里对应的是人间乐园中创世部分,对于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描绘。

576172987.jpg

这是佛教中的坛城,也叫曼陀罗,意思是佛的道场,是修行证悟的地方。这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的异度空间。藏传佛教甚至通过把千辛万苦制作的沙画,完成后立即清扫掉,化为乌有的现象,来体现“一沙一世界,万物皆空”的偈语。这种对于时空的理解,对应到物理学中,虫洞理论就十分契合,即可以扭曲折叠甚至穿越的时空。

576172988.jpg

这是祭坛画创世部分远处的一座山,它通过里面飞出的鸟来连接创世、人间和地狱三个画面。我将它转化成佛教中的须弥山,这是佛教对于宇宙的理解,日月在腰间环绕,山顶是佛之国度,人类生活在下面的一个部州,海洋环绕。这里我同时将须弥山做成了一个类似于空间站的物体,飞鸟变成了人造卫星,对应这天外之意。

576172989.jpg

这是人间部分中两个赛博格躯体的人戴着VR眼镜。我用大脑脊柱神经来具象表现他们之间的脱离肉体的交媾状态。这里对应的是中国创世神话中的伏羲女娲图,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代表天地方圆,下身蛇尾相交,表示他们相拥交媾的景象。

576172990.jpg

最左边是我展览中展示的《金苹果》,对应的则是中间这个传达芬奇所作,目前存疑的世界最贵名画——《救世主》。右边这个是常见的一种中世纪王储继位时的形象,手里拿着一个十字架球,这叫帝国苹果,象征着神权与王权。这其实也是对于目前我们所处的可以称为造神时代的一种回应。无论是赛博格、基因编辑还是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已经逐步可以将人改造成超越人的存在。

576172991.jpg

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所以我们当今反复在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人还是否能称为人,人的本质是否会因此改变。回到影片地狱部分中,这里的鸽子、蛇、猪其实就是佛教中的贪、嗔、痴。可以看到右边《六道轮回图》的中心就是这三种动物,推动人因果轮回的根就在于此。这可能是我想提示的一种看待未来的可能性。而影片中一直贯穿的既是数据线又是蛇形象,这在基督教中也是原罪的象征。

576172992.jpg

无论是人还是物质,都只是一团信息的暂时集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内心去寻找一些本质的答案。

这又回到了一开始我讲的故事,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时那个电脑上,IE浏览器的名字被他改成了拥抱世界。

是的,我想我们可以更多的利用这个时代的便利,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理解有世界的方式千万种,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图虫·Open See Talks】内容版权归作者及图虫团队所有

不得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应征讲者/品牌合作 请联系:

duyang@byted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