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胶囊talks第四期,尤伦斯艺术中心——当代文明的造影。

四位讲者:何伊宁,朱岚清,张博原,贺笛。

576132525.jpg

576132524.jpg

576132523.jpg


何伊宁 | 从研究、展示到出版的委任型展览实践

576132526.jpg

什么是委任项目?是有机构主导,出于各种目的,邀请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围绕着一个特定议题或空间所展开的项目。

以“港口与影像”项目为例。2016年初第一次来到中国港口博物馆,我将我的项目计划提交给港博,转眼来到了2019年。在过去的几年间,伴随着我们所委任的艺术家创作的不断深入,我也在不断思考并反思项目本身对于建立与港口相关的影像文化研究、档案整理;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委任机制,扶持独立影像艺术家创作,生产新知识,以及帮助公众通过影像来认识并重新了解周围世界的意义。

这一展览邀请了八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摄影艺术家,分别就七座港口及其城市(宁波、泉州、广州、南京、上海、香港、大连)进行实地拍摄。作为策展人,我的身份也相应地在研究者、委任者、制作者、合作者、阐述者等等身份中转换,以此来实现“港口与影像”这一长期项目的诸多目标。

对策展人而言,影像展览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正因为不同视角的碰撞、作品在空间中的呈现形式,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才赋予了影像对复杂历史及文化的多元化表达能力。


朱岚清 | 一个特殊的地方,是一种定位的方式

576132527.jpg

地方,对于我有很强的吸引,甚至诱惑。我第一次拿起相机的冲动,也是受到一个地方的诱惑。这个地方是我从小长大的村子。村子里有很多废置的老房子。小时候我们经常跑进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捉迷藏,玩游戏。上了初中后,看着这些房子慢慢地衰败,消失,我心里觉得很遗憾,于是便开始使用爷爷的傻瓜照相机开始拍它们。这些房子,我成长的村子,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是承载着童年记忆的地方,也是我自认为,我与别人不同的成长环境所带给我的归属感。

一个特殊的地方,为我们的故事、记忆与认同提供了场所,反过来,我们的记忆、想象与认同也在不断地塑造着这个地方,影响着我们对一个地方的认知。而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所赋予空间的不同意义,就是地方,意义对于地方来说很重要。

一个对于我十分重要的地方,可能对于世界上99%的人来说却无足轻重。我很好奇,我是否可以通过摄影,去理解我们所居住与生活的地方,甚至去探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影响与塑造我们的?

无论是遥远的南方故乡,我们居住过的家,使用过的厨房,藏着很多秘密的卧室,面积逐渐减少的田野,被游客占据的海滩,或是已经废弃的度假村,酒店,抑或泉州城市里的沉船博物馆,乡村里的厂房,海边的造船厂,都属于我所不停绘制的地图内,都是塑造地方的一部分,构筑着今天我们所陌生而熟悉的中国南方。


张博原 |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576132528.jpg

1990年,父亲本科毕业,结束与母亲八年未见面的书信往来,来到新疆找我的母亲。

三年后,1993年的寒冬,我在乌鲁木齐出生了,成为了一个在新疆“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抓饭烤肉拌面馕成了我从小饮食观念里最重要的部分。

2016年末,我在伦敦传媒学院研读报道摄影硕士时,我却在怀疑自己拍照到底有没有意义。此时,我的胃开始想念家乡的抓饭烤肉拌面馕。我做了抓饭,在大快朵颐之时,看了纪录片《塔里木河》,然后做了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去拍南疆。

我带着相机,以南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为源头,开始了我对南疆的记录。我到访了和田玉的发源地,找到了桑皮纸的制作匠人,了解了楼兰古国的发现历程,偶遇了当时探险队向导的后代,在探索南疆遗址中了解了将大乘佛法带回家乡的高僧——鸠摩罗什的生平经历。

某种程度上,我跟鸠摩罗什都是“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他去往西方疏勒国习得大乘佛法,回到故乡,让更多人理解佛法,我去往西方学习报道摄影,回到家乡拍下这里的人事物,讲述这里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样子。

影像所承载的故事,在被讲述和聆听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和延续。所以,我想让“相片”这个词跟相片一起存在下去。


贺笛 | 人工智能 vs 摄影

576132529.jpg

其实如果要用一个身份来介绍我自己的话,我应该不是摄影师,而是一个程序员,我每天接触的并不是带着相机和镜头拍各种风景,而是对着电脑屏幕写一行一行的代码。

不只是AlphGo用围棋战胜人类,人工智能能做的,其实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今年有一个种黄瓜比赛,参加者有专业的园艺人士,也有一些国内外的公司,看看谁中的黄瓜产量多,最终人工智能算法战胜了专业的农民伯伯。同样的,人工智能对于摄影的挑战,不仅是控制快门光圈等参数,甚至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一批“真实”的照片。

不可否认,在对曝光正确、颜色一致、地平线水平的这些可量化参数上,人工智能足以构成对摄影的挑战,但摄影真的可以被量化地来评价好坏吗?

摄影所能给予我的,是摄影背后的故事,是我某次有趣的偶遇,是我不经意间的一瞥,也可能是对艺术名家的致敬,而这些,恰恰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所无法解读到的。

如果说对科学的了解,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有正确与否的话,对艺术的了解,让我知道对那些没有对错之分的事物和观点,应该采用主动尊重并试图理解包容的态度对待。

对错,人工智能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但尊重包容是什么,它并不一定知道。


现场图

576132531.jpg

576132532.jpg

576132534.jpg

576132536.jpg

576132535.jpg

576132533.jpg

5761325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