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巨蛇的腹中》

获2023图虫OPENSEE摄影奖评委推荐奖

这组作品记录了旅途中的一段意外之旅,在一处名为诺古黎斯的小镇,我度过了冬天最后的时光。

育有三个孩子的道尔顿夫妇收留了我,但这里的餐前祷词引起了我的好奇,人们会在感谢树木,稻谷,乃至所有的动物之后用一句话作为结尾 ——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

退休教师帕特里克和我说起小镇的往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颗陨石坠落在诺古黎斯,它有着蛇的鳞片,触摸过的孩童能远离疾病与危险,获得庇护;他笃信宇宙的起源也是如此:尘埃凝聚成蛇的形状,最终蜷缩成星球,进而孕育生命与文明。

神父会在春天到来前举行仪式,在那几天出现的神迹成为我记忆模糊的超自然体验:包括窗外看不清脸的身影、剧痛的身体和浑身长满鳞片的梦境。

我再也没能回到诺古黎斯,又或者诺古黎斯并不存在,巨蛇的腹中是以“庇护”为名的消化液,在某一段时间我看到世界被圈养起来,浸泡在温暖的苦水中。


关于创作者

@陳川端(born 1994),以摄影与制图作为媒介,关注人与自然的联结与现代生活里的呼告,对自然科学与超自然现象着迷,尤其偏爱虚构的事物。

出版摄影书《Restrained Orders》、《Belly of The Giant Serpent》、《喜歡跑來跑去》、《Restorative Topophilia》,并入选“TOP20·2019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2024(第十三届)三影堂摄影奖”,曾举办个展「旷野呼告」、「这片土地使我痊愈」、「克制秩序」、「无根据颂」等。

现作为创意人/艺术家工作并生活在中国,育有两只猫咪。


O P E N  S E E  G A L L E R Y

1029849616.jpg

1018118480.jpg

1073692996.jpg

930169149.jpg

1019429394.jpg

1070744146.jpg

923353582.jpg

873742745.jpg

806961562.jpg

1043415423.jpg

860569920.jpg

993739429.jpg

733757992.jpg

1291010192.jpg

837828982.jpg

1198080327.jpg

1262240377.jpg

940786016.jpg

804995508.jpg

1088504278.jpg

825442653.jpg

1306018241.jpg

1159479623.jpg

852246939.jpg

1304772928.jpg

1016545755.jpg

1224818981.jpg

830882268.jpg

1092108666.jpg

862929223.jpg

806306241.jpg

1024868726.jpg

855786221.jpg

791036442.jpg

1211712056.jpg

987709743.jpg

943210945.jpg

1035157889.jpg

1089946074.jpg

760561968.jpg

965165542.jpg

910180874.jpg



🎙️ 创 作 者 专 访🎙️

OPENSEE=O

陈川端=C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以下简称《巨蛇》


O:首先,请川端介绍下自己?

C:俺是陳川端,现作为创意人/摄影书生活在中国,育有两只猫咪。


O:《巨蛇》这组作品是利用AI和实拍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具体该怎么理解这种结合呢?

C:由于一直以来我的表达媒介就是摄影,于我而言,AI的引入其实就是扮演较为纯粹的工具角色,类似大家在诸多比较偏向当代视觉的摄影作品中所看到的诸如档案、材料、非相机成像所获的的视觉成果等,但不可否认AI的干预比起其他工具都要更强,也很具侵入感。在《巨蛇》这组作品里,我尽力控制它所可能带来的某种失控,因此我预设了每一个画面的内容与情感,能够通过直接摄影实现的被保留,需要借助AI完成的画面也会在制作图像的整个流程中参考摄影的工作流。


O:AIGC在2023年大热也备受争议,但从创作者的角度,AI更多是一种媒介,一种创作方式,而这一点相信你有更多体会和不同视角的感受,可以谈一谈如何看待和使用ai介入艺术创作?

C:从我的创作经验或者理念出发,我还是将AI视为“工具”,我可能不会将其上升到某种媒介的程度,正如绘画是一种媒介,摄影是一种媒介,行为是一种媒介,但AI还远远不够,至少现在的AI还不够。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的思想才是作品的核心,而完成作品的媒介、方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对我来说AI最大的优势就能将我的许多创作想法“可视化”实现。如何使用?其实就是在掌握现代AI的机器语言以及工具技巧后,像使用其他媒介一样使用即可。


O:除了创作方式的新颖之外,《巨蛇》本身神秘感和小说式的图像风格也让人眼前一亮,令人琢磨回味,观者应该如何更好进入和观看这个作品?

C:《巨蛇》的创作想法诞生在2021年,当时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所经历的生活困境,某种不安、危险、失去控制力的感受都变成创伤,变成我额头上蛇的咬痕。“世界浸泡在温暖的消化液”中,是《巨蛇》想法诞生的第一句文本,而这也是我的作品希望传达的真实感觉。我不希望观众只是把它当作是简单的虚构创作,或者神秘主义的超自然微小说,更不希望被当作是追逐AI流行与谈资的游戏。《巨蛇》于我而言是残忍的纪实作品,它与我的经历紧密相连,但是我本能地讨厌解释与寻求被人理解,所以想来想去,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O:AI创作的同时,你说今年也会回归到直接摄影,两者所带来的摄影感受还是很不同的,对你而言分别是怎样的?

C:这其实是我最近也在思考的问题,在创作《巨蛇》与今年其他借助了AI技术实现的其他作品的过程里,我其实一直是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不太关心围绕AI创作/AI摄影的太多讨论与争辩,不可否认也会有想法被很好地实现的某种兴奋与满足感。但这一年的发展确实太快,AI进入民众视野以及、以凶猛的势头侵入创作语境所带来的冲击,我作为实践者也逐渐有了感知,这也包括着《巨蛇》被更多人知道,我所直面到的一些误解、质疑与批判。这着实带来了一些负担,比如AI技术本身的某种傲慢、可能的创作风险以及我逐渐感知到的:它永远无法像直接摄影能般带来“实感”,创作主体并非百分百被创作者拥有,这让我有“握不住”的不安,甚至在最近,我有了一种“背叛摄影”的奇怪感觉,所以我还是计划回到直接摄影,直到我能真正做到自洽。


O:《巨蛇》也入围今年的三影堂摄影奖,从你自己的成长路径看,你认为年轻艺术创作者应该如何看待奖项或曝光?

C:我的创作生涯里,仅有2023年这一年,可谓主动且积极地把握投递奖项的机会。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也缺乏对“职业艺术家”的生活/工作方式的理解,只会在朋友推荐说“你要不试着去投一下”,才会去做这样的动作(比如2019年的新锐Top20)。促使我改变的一大契机就是《巨蛇》这件作品的完成,这是我第一次在脑海中率先构思了所有的想法且实现的作品,甚至所有的文本都是一气呵成制作的,它藏着我对集体记忆的理解,是我对真实世界的隐喻,我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作为“创作者”的某种表达欲,我希望更多人看到,潜意识也希望被理解。

但实不相瞒,2023年我尝试的诸多机会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者回应,这使我愈发踌躇,甚至在每一次递交作品的动作里,都需要克制住某种自卑心与窘迫。进入2024年后似乎有了一点好运气,最为重要的是我认识了获得此次图虫 OPENSEE大奖的艺术家吕佳桐,她鼓励了我许多,包括投递奖项、作品曝光以及艺术家的责任与工作方式。我意识到这样的路径我自己曾经经历过,我可能观察并理解到了,但是缺乏某种主动性。

作为非学院派出生的摄影创作者,我在2019年获得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第一个摄影奖,由此进入了“作为艺术的摄影”这样的丛林中,开始被更多人知道,慢慢拥有了举办展览、跨界合作、艺术出版物的机会,或许在存在坚固壁垒的丛林里,这些都是重要且必须的“声音”。因此我也鼓励所有年轻的、野生的创作者,可以更主动积极地把握每一个可以被看到的机会,可以是奖项、公众号、社群或者别的一切,在丛林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O:一句话总结下过去的一年

C:实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一年,充满失败、疲惫不堪的一年😫。


O:今年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计划,创作上或者实践上?

C:AI会继续作为创作工具存在,但我会在“忘了摄影”的潜意识中,继续摄影。关于《巨蛇》,也希望把剩余的书本卖完,展览作为结束,画一个句号。


采访&编辑:云雀



关于OpenSeeGallery

OpenSeeGallery是图虫2024年全新推出的摄影内容栏目,旨在借助图虫的平台资源优势以线上/线下展览的方式直接推荐国内优秀摄影创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摄影创作者们,希望向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经由摄影所呈现的美、思考和情感。

本栏目长期接受图虫站内外作者的投稿,期待看到更多动人作品和新鲜面孔。两种投稿方式如下:

1、📷直接投稿图虫站内同名征集活动,活动链接:https://tuchong.com/events/1660462/;

2、📮邮箱投稿:zhangqianli@bytedance.com,格式如下:

标题:OpenSeeGallery投稿+作者名称/作品名称

附件:作品文件(不限张数)、作品介绍与个人简介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