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See Gallery是图虫2024年全新推出的摄影内容栏目,旨在借助图虫的平台资源优势以线上/线下展览的方式直接推荐国内优秀摄影创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摄影创作者们,希望向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经由摄影所呈现的美、思考和情感。

接下来,本栏目将陆续呈现2023图虫OPENSEE摄影奖的部分获奖作品和优秀投稿作品,同时也欢迎更多创作者们投稿,投稿方式见文末。 


《无依之地》

获2023图虫OPENSEE摄影奖年度大奖

《无依之地》探讨了当代美国社会中被严重忽视的慢性莱姆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私密的叙述,记录了这些患者所长期承受的不为人理解的病痛,生活困境与情感疏离。

2021年,我的身体突然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症状,主要包括严重疲劳、头痛、脑雾、肌肉僵硬、关节疼痛、神经刺痛、失眠,以及难以承受的抑郁和焦虑。基于这些症状,我被诊断患有神经系统莱姆病,并接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提供的标准莱姆病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我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持续加重恶化。在感到绝望和无助时,我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社会中的庞大慢性莱姆病患者群体。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受到许多个体故事的启发,并于2022年开始拍摄项目《无依之地》。

据CDC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476,000人被诊断并接受莱姆病治疗,这其中不包括大量被误诊的病例。由于CDC提供的测试不准确和误导性信息,许多患者在早期发病阶段被误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除了应对病情日益恶化之外,他们还常常面临失业或被迫终止学业的困境、来自亲人和朋友的误解、医疗不公所带来的创伤,以及由于CDC和保险公司不承认慢性莱姆病的存在而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无数患者的痛苦被忽视,甚至被指责他们的病痛是来自于他们的想象。数十年来,慢性莱姆病患者一直在等待医疗体系重视他们的病痛,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他们愤怒,他们害怕,他们感到被自己的身体所背叛,感到孤立无援,他们的声音不被听见,仿佛被困在一座看不见的孤岛中。

*2023年10月25日,CDC更新了有关“感染后慢性症状”的页面。承认莱姆病和COVID-19等其他疾病一样,在感染和常规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慢性症状。这一变化或许会对CDC关于莱姆病的治疗指南和医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并有可能在未来影响有关慢性莱姆病治疗的保险政策。


关于创作者

吕佳桐(图虫/@Jiatong_Lu ),生于1988年,摄影师、艺术家,现居纽约。2017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她的创作主要以创伤经验和家庭关系为中心,深入挖掘个体经验与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

吕佳桐的作品曾入围2024年索尼摄影大奖的专业肖像组别,2024三影堂摄影奖、第五届切尔西国际摄影比赛,并曾展出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摄影节、意大利Charta艺术节、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里士满Candela画廊、芝加哥Filter艺术馆、纽约伍德斯托克艺术家协会及博物馆等。她曾获得2024 LensCulture艺术摄影大奖、2023图虫OPENSEE摄影奖年度大奖、2023年东京国际摄影奖的荣誉提名、2022年纽约摄影艺术中心的荣誉提名,以及2019年纽约艺术基金会摄影艺术奖金。


O P E N  S E E  G A L L E R Y



883310909.jpg

席瓦妮,纽约州

1008484683.jpg

米歇尔,康涅狄格州

1181499790.jpg

科迪和他的女儿斯嘉丽,缅因州

818430287.jpg

科迪的轮椅和他的药物,缅因州

811680041.jpg

桑尼,缅因州

1055998443.jpg

博和艾弗雷特,缅因州

1235042907.jpg

巴克,纽约州

696140303.jpg

悉德,康涅狄格州

1187791397.jpg

芭芭拉,纽约州

1031618925.jpg

尼古拉斯,纽约州

1168261597.jpg

苏,康涅狄格州

861683977.jpg

苏的未付账单,康涅狄格州

1291010144.jpg

莱恩,纽约州

726352357.jpg

桑迪和她的女儿安妮,纽约州

801587810.jpg


巴克(II),纽约州


创 作 者 专 访


OPENSEE=O

吕佳桐=L


O:作为这次OPENSEE摄影奖·年度大奖获得者,从作品来看我们知道你在是国外创作(学习摄影),可以更多介绍下自己吗?

L:我从高中就开始喜欢摄影,但很遗憾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摄影。因此,大学毕业后,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摄影,于是申请了摄影专业的研究生,去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对于我后来挖掘创作主题,逐渐形成自己的影像语言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毕业后,我的创作一段时间更多地偏向于个人情感和记忆的剖析,因为那段时间我更加关注自我认知的探索。直到创作《无依之地》,我的创作又回归到纪实摄影,回到了我最初喜欢摄影的原点。


O:《无依之地》的影像非常冷静凝练,引人感思,很好奇这种对拍摄对象的沟通距离和情绪捕捉是如何把握的,想听听你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

L:大部分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痛实际上很难直接观察到,同时慢性莱姆病患者群体在美国长期处于被严重忽视甚至被污名化的状态中。因此,在创作的最初阶段,我便经常自问两个问题:如何将莱姆病患者内在的痛苦呈现出来?如何在记录他们的挣扎与脆弱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尊严?这两个问题贯穿了我的创作始终,我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实践。或许正是出于这种思量,导致了你提到的影像看起来冷静凝练。

至于创作方式,我觉得对我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一个被拍摄对象。在拍摄前,我会与每个被拍摄对象进行多次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经历。有时候,交谈中的一句话或一个事件会触动我,我会在脑海中反复感受,从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画面,这个画面可能是一种颜色、一种温度,也可能是一种状态。在实际的拍摄中,我会带着这种感受来构建画面。


O: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美国围绕特定群体进行创作,是否会有更多的难度?

L:就我个人而言,外国人的身份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困难。相反,在创作中,因为我和我的被拍摄对象都是患者,身为患者的身份给作品带来了许多挑战。大多数我拍摄的对象病情都很严重,因此预约拍摄本身就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很多时候,我约好的拍摄时间到了,但拍摄对象突然病情恶化,或者我自己突然感到极度疲惫无力,这时就不得不取消拍摄。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另外,我记得2023年,我曾患有严重的失眠,在长期睡眠不足的状况下,即便短途开车,独立完成拍摄,曾一度都是让我力不从心,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为何很多莱姆病患者最终不得不放弃工作,终止学业的很大原因,不提他们遭受的种种病痛和并发症,单是长期的疲劳、失眠、脑雾、焦虑和抑郁就足以使一个人无法正常生活。我很幸运,在所有慢性莱姆病患者中,我的症状目前算是很轻的,我还能够基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但与此同时,身为患者的身份也给了我一些创作的优势。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因此相对容易得到大部分拍摄对象的信任和支持。


O:在你的观察中,国内外的摄影创作者在关注点/创作方式上会有怎样的异同吗,你当下日常的创作/生活状态会是怎样的?

L: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只能说,我经常关注的摄影师主要关注身份认同、种族、性别和社会议题等。《无依之地》这个作品到目前为止,拍摄的部分完成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拍摄需要今年完成。在之前的创作中,一部分经费是由我的一个好友私人赞助的,另一部分则是我自费的。剩下的拍摄因为需要跨州进行,所以需要的费用不低。目前的工作状态是,一方面申请比赛和展览等,寻求尽可能多的作品曝光,同时我也在努力寻找经费,以帮助我完成接下来的拍摄。纽约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在创作和申奖之余,也在找拍摄的工作,以维持基本的开销。


O:《无依之地》这个作品几乎是获得评委们一致认可,你应该也读到他们给出的评语,这些反馈有带给你一些感受吗?

L:当然有,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非常感动。我相信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创作的过程都是非常孤独的。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中,就我所了解的国外情况来看,为了让作品得到更多的曝光机会,大量申请比赛、展览等已成为艺术工作者的一项全职工作。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消耗人的,尤其是当你每天都收到很多的拒信,却得不到任何专业的反馈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认为作为艺术创作者,能够接收到来自前辈专业且真诚的反馈,无论是肯定还是建议,都是非常珍贵的。甚至对我来说,这种反馈比获奖本身更有价值。


O:一句话总结下过去的一年。

L:很辛苦,也很幸运。


O:未来在创作上,会有哪些更关注的议题或创作表达?

L:目前这个作品还在进行中,未来两三年的工作重心应该都会放在这个作品上。我的作品所探讨的议题大多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涉及一些关于家庭和创伤的思考。我的创作关注点很多都源于对这个世界的困惑、疑问,以及内心的无力或愤怒。几年后,也许我会重新回到家庭相关的议题,又或者会有新的困惑吸引我进行创作。


采访&编辑:云雀


关于OpenSeeGallery

OpenSeeGallery是图虫2024年全新推出的摄影内容栏目,旨在借助图虫的平台资源优势以线上/线下展览的方式直接推荐国内优秀摄影创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摄影创作者们,希望向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经由摄影所呈现的美、思考和情感。

本栏目长期接受图虫站内外作者的投稿,期待看到更多动人作品和新鲜面孔。投稿方式如下:

1、直接投稿图虫站内同名征集活动:https://tuchong.com/events/1660462/

2、邮箱投稿:zhangqianli@bytedance.com,投稿格式如下:

  • 标题:OpenSeeGallery投稿+作者名称/作品名称

  • 附件:作品文件(不限张数)、作品介绍与个人简介文档

  • 其他:微信联系方式(用于编辑建联)、图虫账号名称(建议可将作品同步更新到你的图虫账号)